和菓子[編輯]
和菓子(日語:和菓子/わがし wagashi)就是日本式「果子」(糖果糕點和甜品冰品的總稱)。主要的原料包括糖、米、糯米、小麥粉等,並依照不同的口味添加不同的特殊食材。因為特別講究於手作能力,和菓子被稱為「日本飲食文化中的花」。
目錄
[隱藏]歷史變遷[編輯]
唐朝-奈良時代[編輯]
發展期[編輯]
唐果子原本的用途是單純用來祭神所用的祭品。然而經過口味調整後,逐漸發展出自己的特色甜點。經過改良過後的蔴糬外皮變得色彩豐富,精緻甜點的造型除了有中國元素的桃子、兔子造型,以櫻花、葉子等植物造型的和式甜點也加入其中。大小從原來的掌心大小,變為一口就可吃掉的大小。
種類[編輯]
生果子(濕果子)[編輯]
半生果子(半乾果子)[編輯]
乾果子[編輯]
特點[編輯]
藝術性[編輯]
其外觀的多樣性也是世界上首屈一指,點心師傅會把和果子作成栩栩如生的花鳥魚蟲,或者配合季節作出相對應的氛圍,有如巧奪天工的藝術品一樣,讓人捨不得吃下它,這也是日本人精緻文化的體現。
賞心悅目的和果子常作為年節送禮之用,也是日常招待客人必備的,各地也都有獨特風味的和果子作為名產,日本人出差、觀光總會買個幾盒和果子回來,由上可見和果子在日本人生活佔有相當重要性。
例如夏天的日式甜點運用具有透明效果的葛粉來表現清涼的意境等。帶有藝術性的和菓子這在日本人看來是同時秉持著季節感和日式矜持的完美呈現。特別精巧、具有藝術效果的和菓子也可以叫做工藝果子,用可以食用的和菓子食材來表現花鳥風月的世界觀。
包裝過度[編輯]
和其他日式產品一樣,和菓子也存在著嚴重的過度包裝問題。在一般日本人看來用很多不可食用的摺花紙、柳葉、草繩、和式書道作品、櫻花、楓葉等素材大量包裝僅僅占凈重不到50%的日式甜點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但是這些嚴重浪費有限資源的行為對於原料生產國造成災難,而且把不可再生能源花費在用過一次即丟的包裝費上更激起海內外環保主義者的反對。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